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这家成立于2018年5月的公司,已顺利完成了6次太空任务,研制发射了9颗商业卫星,其中包括全球首颗AI卫星“科幻世界号” 一幅值得期待的蓝图 计划用3-5年建设一个192颗对地观测卫星星座,提供防务级、城市级、行业级、消费级等多层级卫星网络的产品及服务 去年12月,一颗名为“科幻世界号”的AI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颗属于科幻迷们自己的卫星由一家来自成都的民营航天企业参与联合研制。 昨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宏杰位于成都高新区菁蓉汇的办公室。办公桌一侧摆放着《卫星设计学》《世界航天发展报告》《卫星轨道》等专业书籍,赵宏杰身后的架子上还摞着《三体》等科幻作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叶燕曾那迦 1年半团队发展到80多人“科幻世界号”一飞冲天 据悉,截至去年12月,这家成立于2018年5月的公司已顺利完成了6次太空任务,研制发射了9颗商业卫星,其中包括全球首颗AI卫星。 目前中国的航天发射场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处。“我们发射的都是第一地球轨道卫星。”据赵宏杰介绍,国星宇航前5次发射任务都在酒泉执行,“科幻世界号”则是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我们成立一年半的时间,从人员规模上来说,目前已经突破了80人。”赵宏杰说,整个团队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是一群年轻的航天人。 也正是因为这群年轻人对科幻、对宇宙的热情,促成了“科幻世界号”的诞生。“能和《科幻世界》合作,令我们很多人都很兴奋。”赵宏杰指指身后的《科幻世界》杂志说,“就像我,从小就只买《科幻世界》和《体育周刊》两本杂志。” 去年11月,国星宇航与《科幻世界》杂志社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成都)科幻大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科幻世界号”AI卫星,在IP合作、项目运营、产品开发、内容共建、公益教育等方面进行持续深入的合作。一个月后,在刘慈欣、何夕、谢云宁、宝树、杨晚晴等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的见证下,“科幻世界号”一飞冲天。 为什么扎根成都? 抢占西南市场空缺 谈起创业初心,赵宏杰表示:“我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本硕博都学通信工程,毕业以后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直从事航天科技研发工作。”团队里的另外几位联合创始人也多和他一样,原本工作于“国家队”。 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这让像赵宏杰这样想要更大个人发挥舞台的航天人才有了更多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